家教巧用十大心理學效應(二) 心理規律二: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·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。最初,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,使人感動,準備捐款。過了10分鐘,牧師還沒有講完,他有些不耐煩了,決定只捐一些零錢。又過了10分鐘,牧師還沒有講完,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。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,馬克·吐温由于气愤,不仅未捐钱,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錢。 這種刺激過多、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,被稱之爲“超限效应”。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。如,當孩子犯錯時,父母會一次、兩次、三次,甚至四次、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,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。被“逼急”了,就会出现“我偏要这样”的反抗心理和行为。 可見,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,應對孩子“犯一次错,只批评一次”。如果非要再次批評,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,要換個角度、換種說法。這樣,孩子纔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“揪住不放”,厌烦心理、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。 (編輯:daxia2010轉載) |